2023年09月05日 | 作者: |  点击数: |

今天我宣讲的主题是——努力成为立德树人的“大先生”。

作为今天最后一位登上讲台的宣讲者,我怀着崇敬的心情,聆听了前边五位老师感人的师德故事。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陈绍杰老师,讲述了他在推进科技进步过程中,对“大学问”的追求。临沂高新区高中的段淑君老师,分享了她以“爱与责任”为动力,扎根沂蒙、成就梦想的经历。潍坊商业学校的魏亚丽老师,带来她对职教沃土的“深耕”。胶州马店中学的刘乃志老师,带来他对乡村教育的“守望”。济宁梁山第三实验小学的杨雪老师,则展现了她“爱所教的每一个孩子,爱所在的每一个岗位”的“大爱情怀”。

五位老师来自不同类型的学校,有着不同的教育经历,但都表达出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,对立德树人的执着追求,对美好教育的智慧创造。

我认为,这些老师以及屏幕前的您,对教育工作的大爱情怀,大学问追求,以及深耕守望,就是对“大先生”的岗位化阐释,对“大先生”的日常化实践。

或许您会问,我也在践行着“大先生”,我也会成为“大先生”吗?是的。下面,让我通过典型的“三问”,来谈谈自己践行“大先生”精神的一点体会 。

何为大先生?教师为何要成为大先生?又如何成为大先生?

一、何为“大先生”?

自古以来,中国知识分子就有立志做“大先生”的传统。进入新时代,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发展和师德师风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,明确提出了教师道德成长的标准和基本路径。这就是从做“四有好老师”,到努力成为“大先生”。

“大先生”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尊重,对教师的更高要求,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,提供了遵循。

那么,新时代“大先生”的内涵是什么?2021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出,“教师要成为大先生,做学生为学、为事、为人的示范,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。”

由此可见,“大先生”是一种具有崇高性和示范性的理想人格,其衡量标准在于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”。

一方面,从理想人格上说,大先生凸显了一个“大”字的超越意义。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“大人”,“大丈夫”,“大学之道”等文化内涵。在甲骨文中“大”是一个拥抱天地的形象。

老子讲:“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”大,就是天地精神。王阳明也说,“大人者,与天地万物一体者也。”一个老师具有天地精神、与天地合一,就具有了大先生的人格品质。

另一方面,是否是“大先生”,归根到底要在育人实践中检验。一个学生对我说:听君一席话,您让我的脑洞变大了;听君一堂课,您让我的心变大了;与君一路行,您让我视野变大了;与君做师生,您让我整个人生变大了;这样的老师,就是我们认可的大先生!

学生的话促我醒悟:一个老师能不能成为大先生,归根到底发言权在学生!在于培育出大气、大度、堪当大任的学子!

二、为何要成为大先生?

首先,成为“大先生”,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必须有一大批崇尚真理正义、学术造诣深厚、取得突出成就、具有广泛影响的“大先生”。他们教育引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,上下求索,回答中国之问、世界之问、人民之问、时代之问。

其次,成为“大先生”,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。大凡做学生的,不论是小学生、中学生、大学生,还是研究生,都具有向师性心理。在学生眼里,老师“吐辞为经,举足为法”,一言一行,皆可效法。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指出:“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”,“做一个高尚的人、纯粹的人、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。”

再次,成为“大先生”,还是我作为教师追求自身幸福的需要。每当我走向讲台,我唯恐自己的教学没有给学生以获得感。讲东西而不能给人获得感,这是多么无耻的事情!每当与学生交流,特别是学生有困惑需要解答的时候,我总是害怕我说的话限制和误导了学生。为人师而误人子弟,这是多么可耻的事情!

每当我要写下自己的些许见解,我总是惶恐自己的文字缺乏创新。做学者而不能有学术的创新,这是多么羞耻的事情!

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”方为士!于是,拥有真学问、好学问、大学问,成为“大先生”的渴望油然而生。

总之,为了国家建设、学生发展,为了赢得职业尊严、人生意义,我立志成为“大先生”。

三、如何成为大先生?

成为大先生,就要有大德、大爱、大学问。

首先,要有大德。教师的大德,应该具有天地的品格。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日月无私照。教师的大德就是胸怀天地之道,胸怀世界万象,胸怀“国之大者”。善于把教书育人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中,不断提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自觉。“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”。

其次,要有大爱。大爱是一种无私的爱,不求回报的爱。大爱是教育的灵魂。对学生有大爱,才会广泛共情他们的喜怒哀乐,反映他们的所思所求。对科学有大爱,探求真理的脚步才不会被利益所羁绊,对敬业的执着才不会被社会的喧嚣所左右;对生活有大爱,才会把抽象的理论、公式与现实生活相建构,引导学生创造美好的学习生活;对生命有大爱,才会让生命的脉搏交汇学生的心跳,把生命的芳华融入祖国的需要。

再次,不但有大德、大爱,还要有大学问。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我以为,对教师职业而言,大学问更多地是对职业境界的要求,大学问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“行家里手”,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,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”。

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我要求自己,专注于自己的学科,保持潜心研学的状态,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世界。要像总书记所说的,给学生一碗水,自己不能满足于“有一桶水”,而“应该有一潭水”。

当我漫步在静静的校园,当我走向高高的图书馆,我的耳边常会响起一位“大先生”的话语: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。是啊,不以“大先生”为目标,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的职业生涯富有崇高的意义?!

我体会到,在努力成为“大先生”的道路上,处理好“大”与“小”、“远”与“近”的辩证关系至关重要。

固然,做“大先生”眼光要高远,所谓不谋天下者,不足谋一域。一个教师要真正成为大先生,必须站到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高度来把握教育教学。同时,中国的哲学也指出,“大在小中”,“远在近处”。“大先生”在高处、在远方,“大先生”更在每一天平平常常的教育生活中,在日复一日的育人细节中。所以我要向宣讲团的陈绍杰老师学习,立足平凡岗位,推进科技进步。我要向刘乃志老师学习,淬炼自己的教学实践,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。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。我崇尚大教育家陶行知,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漪等教师典范,遵奉他们“爱满天下”“目中有人”的教诲。同时,我也向身边的榜样看齐。我要像今天宣讲的魏亚丽老师那样,“用爱去孵化学生成长的无限可能”;像杨雪老师那样,“从不怠慢工作中的每件小事”;像段淑君老师那样,“把学生喜欢的活动变成自己所热爱的事业”。

“大先生”是巍峨的高山,

“大先生”也是潺潺的溪流。

“大先生”人人可为。正像孟子所云“人皆可以为尧舜”,王阳明所言“满街皆是圣人”,毛泽东所讲“六亿神州尽舜尧”。

正像只上过小学的妈妈,把“男子汉要大气!”这样的种子播撒在我心,让我一步步走出小山村,融入大世界;正像没上过大学的我的初中老师,把“会通古今”的教导刻在我心,让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封闭自己,而是拥抱多样的文明;他们就是我生命中永远的“大先生”。

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”。我愿做妈妈那样的“大人”,我愿做引领我变“大”的初中老师那样的平凡“大先生”。我愿意向着大德、大爱、大学问的“大先生”更高境界不断攀升。

谢谢大家!

编辑:贾丙波

热点新闻